当前位置:首页 > 动态 > 正文

京东七鲜小厨:3年万店计划挑战“幽灵外卖” 重塑餐饮供应链

  • 动态
  • 2025-07-30 18:50:02
  • 20
摘要: 7月22日,北京东城区长保大厦一楼外侧,京东旗下首家“七鲜小厨”门店正式营业。店内没有餐桌椅,只有透明厨房和忙碌的外卖骑手。...

  7月22日,北京东城区长保大厦一楼外侧,京东旗下首家“七鲜小厨”门店正式营业。店内没有餐桌椅,只有透明厨房和忙碌的外卖骑手。开业当天,这家不设堂食的门店订单即告“爆单”,10-20元的现炒餐食从这里不断送出。

  就在同一天,京东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:投入10亿现金招募“菜品合伙人”,为1000道招牌菜寻找研发者;同时,未来三年将投入超百亿资金,在全国建设超过10000家七鲜小厨门店。

  餐饮困局破题者 如何重构外卖供应链?

  这个计划源于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一个月前的预告。6月17日,他在一场内部会议上透露:“外卖市场很大,很快你们会看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,它能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。”如今,这一设想正式落地。

  七鲜小厨的核心创新在于其“菜品合伙人”模式。与传统餐饮连锁不同,合伙人无需承担开店资金与人力成本,只需提供菜品配方并参与研发。一旦菜品入选,合伙人立即获得100万元现金保底分成,后续还能持续获得销售分成,上不封顶。

  “我们不是抢餐饮店的生意,而是希望和优秀餐饮商家一起,把原本被‘幽灵外卖’等不良商家抢走的生意抢回来。”七鲜小厨业务负责人刘斌强调。

  隐藏在居民楼里、没有实体店、卫生条件堪忧的“幽灵外卖”黑作坊,凭借低价倾销侵蚀市场,成为行业顽疾。京东外卖此前已严格禁止这类商家入驻,而七鲜小厨则进一步用市场化手段与其竞争。

  在运营模式上,京东几乎包办了所有重资产环节:选址、建店、设备采购、原材料统一供应、后厨人力配置与运营管理。餐饮商家只需聚焦产品本身——无需投入即可实现全国化扩张。

  这种轻合伙+重运营的组合,彻底改变了传统餐饮加盟中“商家自负盈亏”的逻辑。

  供应链是京东的核心优势。在七鲜小厨模式中,调味品选用中粮、中盐和益海嘉里等大品牌;肉类和净菜由工厂完成洗切、经过严格出厂检测密封包装后冷链运输到店。

  门店端不切不配,省去了传统餐饮最易出现卫生问题的环节。

  食品安全保障方面,京东打出了组合拳:所有门店标配24小时后厨直播,消费者可实时观看制作过程;执行全流程40项高标准检验检疫;与香港知名卫生管理机构史伟莎合作,定期进行专业灭虫消杀。

  定价策略直击幽灵外卖的命门。七鲜小厨将菜品价格定位在10-20元区间,一份现炒的招牌盖饭售价不超过20元。

  “便宜,是因为我们能把供应链做到极致。依靠京东的物流与采购能力,外卖定价控制在20元以内,仍可保障品质和口味。”刘斌解释道。

  市场反应迅速而热烈。招募计划公布24小时内,京东就收到超过7000份报名申请;截至7月22日中午,报名数量已接近8000个。嘉和一品、紫燕百味鸡、朴大叔拌饭等知名品牌已加入首批候选。

京东七鲜小厨:3年万店计划挑战“幽灵外卖” 重塑餐饮供应链

  智能科技赋能 万店计划面临双重挑战

  在七鲜小厨的运营中,炒菜机器人成为关键角色。京东选用的炒菜机器人供应商之一为橡鹿科技。在首家门店中,机器人的运作清晰可见:用餐高峰期,工作人员依顾客下单信息,取出包装好的食材导入机器人锅中加热,整个流程在5分钟内即可完成出餐。

  这并非个例。当前炒菜机器人市场正呈现迅猛发展态势,餐饮行业人力成本高企、厨师资源短缺以及口味标准化难题长期存在,炒菜机器人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。

  快餐品牌“霸碗”旗下所有门店均配备自研且已迭代至第三代的炒菜机器人;拥有660多家门店的小菜园,在2024年末赴港上市之际,便计划斥资1亿元采购2000台炒菜机器人。

  七鲜小厨与传统外卖平台的定位差异,在美团同期动作的对比下更为明显。7月初,美团宣布将建成1200家集中式“浣熊食堂”,邀请商家入驻;随后又宣布携手商家共建10000家卫星店。

  美团采用租赁或自建场地的方式,为餐饮商家提供标准化厨房设施、原材料供应链、运营方法等,并设置专职店长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与日常运营。

  “浣熊食堂向所有类型的餐饮商家开放,任何符合要求的商家都可以申请入驻。”美团强调其“绝不自营开店”的定位,把流量、品牌和数据都留给商家。

  而京东则选择了偏自营的路线。品牌菜只是提供了技术,实际的运营都是京东在做。京东相当于是个到处拜师“徒弟”,有了名师的加持,品质和格调一下子提升。

  三年万店目标的挑战不容小觑。重资产模式的资金压力、快速扩张中的品控统一性、消费者认知培养等方面都需要考量。

  万店规模在中国餐饮行业已属顶尖阵营。目前国内达到万店规模的餐饮品牌仅有蜜雪冰城、瑞幸咖啡、华莱士、库迪咖啡、肯德基、绝味鸭脖、正新鸡排、古茗、锅圈食汇等少数玩家。

  京东外卖业务的发展速度提供了基础支撑。该业务于2025年2月上线,进展神速:3月24日突破100万单;4月15日超过500万单,一周后又突破1000万单关口;6月上旬,日订单量已增长至2500万单。

  不过,京东强调“完全没参与外卖‘0元购’大战”,在行业疯狂补贴时保持了克制。

  七鲜小厨的开放姿态可能缓解平台冲突。刘斌表示:“我们是非常开放的。只要消费者有需求,其他平台如果也愿意合作,我们很乐意一起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餐食。”这种开放性或将降低与美团、饿了么等平台的直接对抗风险。

  行业变革前夜 供应链革命撬动万亿市场

  中国外卖行业经历了15年发展,形成了平台抽佣、商户降本、骑手内卷的固化三角模式。七鲜小厨的诞生,标志着京东试图用供应链能力打破这一僵局。

  “七鲜小厨的定位是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。我们认为这可能是餐饮外卖市场15年以来最大的供应链模式创新。”刘斌如此定义这项业务。

  在更深层面,七鲜小厨正在探索餐饮业“研发-生产-销售”环节的专业化分离。品牌只需输出配方,现炒制作与品控由京东完成,降低生产端投入风险。这种分工让传统餐饮的“封闭式厨房”升阶为“社会化研发平台”。

  对餐饮商家而言,这种模式提供了轻资产扩张的新路径。原本依赖一城一店承载的招牌菜,可以借助七鲜小厨的供给网络,实现跨城市、跨平台同步分发。

  品牌影响力不再受限于选址与客流,而是获得了指数级放大的可能。 https://www.yanyu-water.com

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,京东一直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,进军外卖是试图解决痛点,从监管端到平台端到骑手再到消费端均有顾及,有助于形成外卖行业的新生态。

  七鲜小厨的选址策略直指行业痛点。京东明确表示会优先选择“幽灵外卖订单占比非常高的地段”落地门店,同时考虑合伙人的老店布局,帮助做增量而非抢存量。

  这种精准卡位避开了与正餐餐厅的直接竞争,瞄准了低价劣质外卖的市场替代空间。

 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我国现存在业、存续状态的外卖相关企业超350.4万家。在这个庞大市场中,七鲜小厨的万店计划如果成功实施,将显著提升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话语权。

  随着七鲜小厨网络扩张,京东的生鲜供应链能力也将得到强化。从源头采供、净菜加工到冷链配送,这一模式正在激活一整套面向未来的餐饮基础设施网络。

  对于整个餐饮行业而言,七鲜小厨带来的不仅是一次单点创新,而是一次从供给到交付的系统性重构。

  北京首店爆单只是开始。七鲜小厨首批候选合伙人中,费大厨、嘉和一品、紫燕百味鸡等品牌已跃跃欲试,近8000份报名申请背后,是餐饮人对新模式的热切期待。

  当3年后10000家门店遍布全国,七鲜小厨或将成为中国最大的“中央厨房”——没有堂食座位,却有千万食客;不聘名厨掌勺,却聚千家招牌。京东用供应链重构生产关系,这场始于外卖的变革,终将重塑餐饮价值链的每个环节。

  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,结合辅助观点分析和撰写成文。

发表评论